前沿拓展:國產防曬霜插畫品牌

今年春夏之交,“紅玫瑰“三個字在上海有點忙。雖然以一種誰也沒想到的方式再度躍入上海人的眼簾,卻也鉤沉出一段香艷撲鼻的往事傳奇。所謂的“香艷”,是真的又香又美麗,因為“紅玫瑰理發(fā)店”,一度是上海知名的美容美發(fā)機構和時尚潮流中心。

插畫 by Yulong Lli
“做頭”可以理解成簡單的做頭發(fā),也可以包括化妝造型在內的全套形象設計。頭面等于臉面,所以“做頭”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頭勢清爽”了,人才能看起來精神、腦子轉得快、行事麻利可靠。
“淮海路上兩朵花,一朵紅玫瑰,一朵紫羅蘭”。我們的父母輩應該還記得這個說法,紅玫瑰和紫羅蘭,都是做頭的地方,紅極一時。不光必須提前預約,約完了還得去門口排長隊,耐心等待分批叫號,才能進入。這樣的情形,現(xiàn)在只有在愛馬仕店里才能看到。而排不到隊進不去的人,也成堆擠在門口窗前,苦苦守候,期待驚鴻一瞥。

疫情時被綠色柵欄圍住的紅玫瑰
區(qū)區(qū)美容院,怎么能火成這樣?因為當時上海所有明星名流,都要去美容院“做頭做臉”,而時髦的發(fā)型妝容,也都在美容院“”。想要追星、趕時髦、挖花邊八卦,簡單方便的辦法,就是在美容院門口蹲守。紫羅蘭位于現(xiàn)在火的打卡勝地——武康大樓底層,名作家巴金、一代海上icon秦怡,都曾是這里的常客。

紅玫瑰更有傳奇色彩一些,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以美容美發(fā)行業(yè)人員為主角的電影——《女理發(fā)師》,在這里取景拍攝,電影的主角,叫王丹鳳,一個至今令上海爸爸、爺爺魂牽夢繞的名字,他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電影《女理發(fā)師》在紅玫瑰取景拍攝,并于1962年上映
不過,紅玫瑰、紫羅蘭再火,在上海也只能屈居“小花”的位置,因為真正的“大花”、“頂流”,還得數(shù)“新新”。雖然現(xiàn)在“新新”已不復存在,但它曾是上海之所以摩登的一塊金字招牌(現(xiàn)在新新地址,是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吃話梅、排隊買鮮肉月餅的地方,居然曾被喻為“遠東第一”)。美容美發(fā)師需接受來自法國、意大利技師的專業(yè)培訓,在近百年前,店里就安裝了當時人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冷暖空調和四臺可移動的電話,方便精英聞人們做頭之余,隨時指點江山。

新新美容的地位,實打實由兩位“帝后”撐起來:電影皇帝金焰和電影皇后胡蝶。當時人們的主要娛樂手段,不外乎逛戲園子看戲,去電影院看電影,相比之下,電影還更時髦洋氣一些。一部熱門新片上映,先排隊去影院搶票,再拿著電影宣傳海報、明信片,去美容院做男女主角同款發(fā)型,是時髦精的必備修煉。頂流影帝影后的妝發(fā)造型,由電影公司出資指派,哪天去做頭,做了怎么樣的頭,都要登上報紙,成為談資,而美容院也樂得把明星新款發(fā)型造型大幅照片,放在櫥窗里招徠生意。


電影皇帝金焰和電影皇后胡蝶
不過,新新的步子還走得更快一些,除了為電影明星設計造型,它還推出了自己的“潮流妝容發(fā)布“,每年春夏、秋冬各發(fā)布一次,和現(xiàn)在的時裝周一模一樣。
美妝一姐
電影明星胡蝶是新新的??停鴾现钠髽I(yè)家,也多在新新做頭。因而,她結識了時裝業(yè)大亨:鴻翔服裝店的老板胡鴻翔,并出現(xiàn)在鴻翔的“好萊塢特種大衣陳列”活動中。明星穿著品牌服飾,現(xiàn)身新品展示活動,這是上海灘有記錄的第一次。很快,明星同款大衣成了爆款,胡蝶晉身大上海代言廣告的第一人。

鴻翔時裝公司海報
這件事之后,胡蝶就成為商家爭搶的大明星:力士、先施等都請她拍過廣告。其中,力士香皂的廣告詞寫得尤為有趣,從明星的親身體驗分享出發(fā),夸贊了香皂的氣味芬芳、留香時間長,特別強調它的細膩滋潤,不會令皮膚干燥……和我們現(xiàn)在對清潔品的需求,別無二致。


左:三張大號力士香皂包皮紙可以換一張胡蝶的明星卡片
右:卡片背后是力士香皂的廣告詞
當時知名的國貨美妝品牌化妝品,除了請胡蝶全線代言自家產品,甚至還為她設計了專款色號:“胡蝶紅”,用于唇膏、胭脂,初代名人聯(lián)名,賣得飛起。的產品線長,除了胭脂水粉指甲油,還有牙粉牙膏。即便出行到外地,一早在院子里刷牙漱口,也必須用胡蝶打招牌的牌牙膏。時髦大小姐的標配,在張愛玲筆下,桃花正開,意氣風發(fā)。各種美妝代言做得風生水起,胡蝶自己到底愛什么牌子?結婚那天,她的新娘妝發(fā)依舊交由新新打理,粉面桃花的新娘妝,用的是全套蜜絲佛陀。

牌蝴蝶紅胭脂·唇膏
現(xiàn)在的人可能對胡蝶已經知之甚少,但癡迷張愛玲的人依然眾多。即便不是張迷,從她留下的文字片語中描繪出上海昔日繁華生活的景象,也是有趣的消遣。張同為蜜絲佛陀的粉絲,坊間傳言“蜜絲佛陀”(Max Factor)這個名字就由她翻譯,不過也有傳說,才女翻譯的其實是“露華濃”(Revlon)。無論怎樣,蜜絲佛陀屬于摩登女郎的,而且保持和好萊塢同步。Max Factor當年以“好萊塢明星化妝師”打響招牌,而那時上海上映的新電影,可能和好萊塢僅僅相差兩三天,幾乎算得上“同步”。“好萊塢同步同款”,自然成為時髦流量的密碼。


左:《良友》上的蜜絲佛陀廣告
右:古董蜜絲佛陀口紅
坊間還有傳言,張愛玲生平第一支唇膏,就選了蜜絲佛陀,這倒是謬傳。因為她在《童言無忌》中明確寫道:“生平第一次賺到的稿費,立即買了一支小號丹琪唇膏。”丹琪Tangee這個美國牌子,現(xiàn)在美國市場上也找不到了,曾以一支變色唇膏,從好萊塢,火到夜上海。


左:民國雜志上的丹琪廣告
右:1925年丹琪口紅發(fā)表在Vogue雜志上的廣告
國貨亦美
有人追捧好萊塢,就有人支持國貨。除了情懷,許多國貨確實做出了自己的風格特色。“紅寶唇羔”這四個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明就里,其實是一個國貨隱藏寶藏。雖然已經無法知道為什么把唇膏寫成唇“羔”,但它的路線清楚:國風復古。唇膏殼上用浮雕刻出古代仕女的造型,在洋風中脫穎而出。類似做法是不是眼熟?七八十年后,花西子同樣靠鮮明的國風特色,走出了自己的路。紅寶唇羔由上海志誠化學廠生產,公私合營后,志誠改名上海日用化學二廠,旗下出名的牌子,叫百雀羚。

1964年,上海日用化學二廠的百雀羚《產品介紹》樣本
老上海話把面霜稱為“香香”,即便成年人,照樣香香香香如同兒語。香香還有個雅稱:雪花膏。油包水的質地,看起來白白一坨,涂臉上就化開看不見了,如同雪花消融,臉馬上隨之變白變嫩,還有陣陣香味。雪花膏初也是舶來品,美國旁氏、英國夏士蓮、德國妮維雅,對平民來說,屬于可望不可及的品。平頭老百姓站在高級美容院窗外朝里看“西洋鏡”的特色節(jié)目之一,包括看美容師如何給顧客臉上抹雪花膏,做面部按摩,從臉一直抹到脖子,皮膚一點點白起來細起來,整個人容光煥發(fā)。

民國時期上海華威大藥行出品的夏士蓮雪花膏
國產雪花膏早先仿美國旁氏的包裝,綠蓋白瓷瓶,很快,精明的商家就摸出了“看人下碟”的規(guī)律,其實就是市場細分:高端市場喜歡香味清淡的面霜,瓶子也要高大上,擺梳妝臺上一眼就能看到,流行大眾市場則味道越香越好。針對時髦女學生、女工的生活消費習慣,包裝簡易牢固,方便攜帶的面霜更受歡迎:小鐵盒打開,香氣四溢,可以涂臉涂脖子涂手,一物多用,渾身飄香。百雀羚自此而紅,直到現(xiàn)在,鐵盒面霜,仍是他們家的標志性產品。


左:上海怡昌洋行經理的旁氏白玉霜廣告
右:一組百雀羚潤膚膏過去的產品包裝圖
媽媽奶奶輩們也許還記得,老底子的面霜、發(fā)乳,都可以“零拷”。考究點拿個碟子,簡單點一張草紙一包,就能把香香“拷”回家。《包氏父子》中的老包,就在有錢闊少爺家偷偷“零拷”過發(fā)乳,用力摳一塊,包在油紙里,懷里一塞。弄堂口的小煙紙店,都能買到散裝雪花膏。老上海的煙紙店如同歐美的drugstore或日本的藥妝店,香煙草紙胭脂水粉統(tǒng)統(tǒng)有售,零拷面霜通常來自藥廠出品,比如上海好來藥物公司的面友、黑白冷霜,價廉物美,可整售,可零拷。

“零拷”散裝雪花膏
有便宜大碗,就有高端路線,專走高級百貨公司路線,比如家庭工業(yè)社的蝶霜、廣生行的雙妹雪花膏。后來,一部分廣生行的人員南下直至香港,“雙妹嘜”現(xiàn)在仍是老港味的旅游紀念品備選,而留在上海的廣生行,逐漸發(fā)展成了一個大集團:上海家化。


左:家庭工業(yè)社出品的蝶霜
右:老上海月份牌海報風格的雙妹化妝品廣告
百花爭妍
上海家化的傳奇眾多,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shù)六神花露水。每年要銷售上億支的六神,其實就是我們的國民古龍水,香味結構配方近似,受歡迎程度也是男女老少都喜歡。

1990年,第一瓶六神花露水問世
而在業(yè)內,上海家化則是第一個將“研發(fā)技術”“成分配方”等訊息,公布給媒體的廠家,在市場上一股腦尬吹某件產品花好稻好哪里都好但具體好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的時候,家化就開始用扎實的研發(fā)、獨創(chuàng)的原料技術說事,成為初代成分黨的搖籃。至今為止,但凡扎根上海的國貨,比如家化、伽藍、百雀羚等,都喜歡強調自己雄厚的研發(fā)實力和高精尖科研背景。特別是后起之秀伽藍,不僅擁有世界范圍內的人造皮膚研究制造科技,還與航天局合作,為宇航員提供在太空中使用的保養(yǎng)品,把經過太空環(huán)境磨練的植物原料制成護膚品。


左:2016年,美素開發(fā)出第一款來自太空實驗室的精華液
人參再生精華液
右: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使用的男士護膚品
自然堂男士喜馬拉雅冰川露
家化的前主要負責人王茁,后來推出過一系列美容美妝行業(yè)的專項研究著作,如同美妝行業(yè)人士的“教科書”。王博士為人低調,僅在行業(yè)里備受尊敬,另一位揚名出圈的“教科書級”人物,叫靳羽西?!队鹞骺词澜纭肥且粰n熱門電視節(jié)面,不僅能看到世界各國的人如何生活,更能學到潮流妝容化法。羽西一炮而紅,順勢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容化妝品系列:Yue Sai,除了口紅、眼影、美容蜜等常規(guī)產品,還有一個新奇的系列:防曬霜,不僅引入了當時極為新穎的防曬指數(shù)概念,還將防曬品按需要分成高指數(shù)和低指數(shù)兩檔。

第一家羽西專柜落地上海的第一百貨
和羽西同樣以“美容學校”聞名,開班設課教愛美人士如何保養(yǎng)化妝的,還有鄭明明和鄭燕萍,前者的蒙坦尼美容學校,為上海乃至整個中國,貢獻了第一批經過系統(tǒng)職業(yè)培訓的美容師,經過后者調教的,則往往成為出色的銷售人員。


正在展示化眉和紋眉技術的鄭明明
國潮國貨風正盛,百花爭艷,上海似乎不再那么風頭十足。不過,獨美終歸不如眾美,人人重視美,追求美的如今,美容美妝行業(yè),必定會煥發(fā)出新的光芒。
撰文-Solo Li
插畫-Yulong Lli
編輯-沈軼
微信編輯-李貝妮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拓展知識:國產防曬霜插畫品牌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